会泽文化
联系我们
名 称:昆明市会泽商会
电 话:0871-65387768
地 址: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翠羽路68号.
网 址:www.kmhzsh.cn
邮 编:650118
会泽文化
会泽海腔
发布时间:2013-05-04  浏览次数:2743 次  来源:【推荐】昆明市会泽商会官方网站087165387768
  

流传会泽的古老唱腔——会泽海腔

     在会泽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唱腔,这种唱腔曲调优美、明亮、高亢,这种纯原生态的唱腔就是——会泽海腔

会泽的秀美山川和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粗犷、豪放的性格。站在大海梁子上放歌一首《乌蒙汉子》,群山回荡,天地共鸣,音传千里。置身花海高歌会泽海腔,则是另一番乌蒙澎湃。会泽人把山叫梁子,把坝子叫大海,这里的人们特别爱唱歌,在山上唱的叫“山歌”,在坝子里唱的就叫“海腔”。海腔与山歌曲调不同,山歌宜学宜唱,且男女都能唱,而海腔不同,只是女人唱,因为这种唱腔的曲调特别高,男人唱不上去。会泽海腔主要流行在石鼓村、田坝村、中河地、水城村、华梨村、乌龙村等坝区的村子。老百姓唱歌有约定俗成的习惯:下田(插秧)唱海腔,上田(上山)唱山歌。海腔是在栽秧、锄秧时唱,秧上埂后就不唱了,从栽秧到立秋时,一般要唱三个月左右。海腔有着较为固定的曲调,过去的歌词主要是以男女谈情说爱为主,因而在“文革”时期曾一度被“禁唱”。现在的海腔不同了,全新的表现形式,使这种古老的唱腔富于了新的活力,会泽海腔更美了。海腔不但唱响了会泽的山山水水,还唱到了昆明,唱到了北京。 

会泽海腔第一人——金银焕

  会泽是个好地方,

  领导干部能力强,

  改革开放政策好,

  带领村民奔小康。

  这是会泽县金钟镇农民金银焕在一次演唱会上即兴演唱的海腔。金银焕今年53岁了,她是会泽海腔的第一传人,在会泽只要说起金银焕,唱海腔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会泽的好山好水造就了“金嗓子”金银焕,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海腔有了新天地,“小康”路上朝前奔的激情豪迈,让金银焕放歌高唱,她一直是会泽海腔的“掌门人”、领路人。

  金银焕一天书没读过,从小放牛、干农活,她唱海腔是从小跟父母学的,她父母从小是跟她的爷爷奶奶学的,她们家祖祖辈辈都在唱海腔。天资聪颖和家庭的熏陶让金银焕掌握了海腔的“真谛”,从此,她便曲不离口,放牛唱、插秧唱、收割唱、打场唱。看到土罐唱土罐,看到河流唱河流,看到青山唱绿草,看到蓝天唱彩虹。“文革”那阵子,很多唱海腔的人不敢唱了,海腔和山歌都被定为“封资修”的东西,可金银焕还在偷偷唱、小声唱,这让她难受了很长时间。真正让她放开嗓子,激情奔放地演唱海腔,而且一炮打响,名声大震,是在会泽县举办的旅游节上,她在首届旅游节上一口气唱了很多首海腔。会泽还有这么美的原生态演唱,这让很多前来采访的媒体大感惊讶,很快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会泽采访了金银焕,从此金银焕出名了,会泽海腔出名了。海腔成了会泽的名片,成了会泽的一种文化符号,演唱海腔的人越来越多,到外都能听到那明亮、高昂、激跃的声音。

洋芋开花小乌色,

  今早来了新鲜客,

  没有哪样待成你,

  唱首山歌格准得?

  金银焕虽然没有文化,但唱起海腔来出口成章,句句合辙押韵,而且词句丰富,含义深刻,她唱海腔大都现编现唱,这是很多唱海腔的人很难达到的境界。其实海腔的曲调很简单,一天就能学会,但要唱出味道、唱得好,就难了,尤其是现编现唱就更难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金银焕生活在农村,天天和土地、牛羊打交道,天天在田里劳作,那里的一切就像血液一样融进了她的心怀,这种心灵的感受是书本里找不到的。她来到大海草山,面对着磅薄的山脉和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象,她有感而唱:

  乌蒙山路大海乡,

  万亩草山壮牛羊。

  气象万千山花艳,

  绿叶仙境春风香。

  金银焕的原生态会泽海腔来自生活,来自那片生于斯,长与斯的热土。她现在虽然成了海腔名人,但她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是离不开土地的,离不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田园生活,这种田园生活带给金银焕的是充实和快乐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她现在种着两亩旱地,养着6头猪,10多只鸭子,20多只鸡,还有一头黄牛。她说她一天听不到老黄牛的叫声就不舒服。

海腔在北京响起

  20049月,由国家文化部组织的原生态歌手南北擂台赛在北京举行。经过层层筛选,云南省选中5位歌手去参加角逐,金银焕和金钟镇石鼓村农民朱美兰荣幸当选,另3位歌手来自香格里拉。这是会泽海腔第一次飞出大山,飞到全国,也是金银焕和朱美兰第一次出远门,而且是到首都北京去一展歌喉。

  金银焕和朱美兰与其说代表的是云南省去参加比赛,不如说她们代表的是会泽县,是会泽县金钟镇的父老乡亲。乡亲们得知她们要到北京去唱海腔,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等单位对她们去参加比赛,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金银焕和朱美兰没想到在田间地头唱的海腔会得到如此殊荣。金银焕回忆起她和朱美兰登上波音737飞机,飞在万米高的蓝天上,在中央电视台的大舞台上高唱海腔的情景,还激动不已。

  大田栽秧行对行,

  一对秧鸡来歇凉,

  秧鸡要找秧鸡伴,

  小妹要找唱歌郎。

  这是金银焕和朱美兰在北京参加擂台比赛演唱的海腔,极具地方特色的会泽海腔不但征服了北京的观众,也让挑剔的评委感到来自西南边陲的会泽海腔别具一格。但金银焕却对自己的演唱不满意,她说,三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她一直晕机,到了北京第二天就参加初赛,第三天没有复赛直接决赛。大舞台中几百盏大灯晃得人睁不开眼,台下黑压压的有几千人,看到这场面金银焕很不习惯,总也找不到感觉。朱美兰说,她当时太紧张,嗓子发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这次原生态擂台大赛,金银焕和朱美兰的合唱,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优秀传承奖”。

  北京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金银焕说她是“家乡宝”,哪里也不想去,就想快着回家,她和朱美兰只在天安门广场转了几圈,在天安门前照一张像。

“海腔三姐妹”

  会泽旅游节后,金银焕随着海腔的出名人也出了名,前来找她拜师学艺的人很多,可她却一直对收徒弟一事表现得很慎重。海腔易学难唱,要想唱好海腔,除了自身的努力,还要有极好的天赋,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金银焕想,要收徒弟,就一定要找到好“苗子”,找到能把正宗的会泽海腔唱好的人。这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会泽有着极好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每当华灯初上,大大小小的公园里都有一伙一伙的人在唱海腔、对山歌。金银焕正是在“灯火阑珊处”寻到了“好苗子”。她收的第一个徒弟是朱美兰,第二个徒弟是自己的女儿,第三个徒弟是史昌珍。

  朱美兰拜师金银焕门下后,海腔进步很快,她还和老师学彝腔。2002年,朱美兰参加师宗县山歌大赛,获二等奖。2003年参加曲靖市农民汇演,获银奖。2004年参加会泽县山歌大赛,获一等奖。最让朱美兰荣耀的是和老师到北京去唱海腔。朱美兰学到了老师很多“真传”,尤其是现编现唱。

  我的家乡最风流,

  桃李水果满枝头。

  三孔桥上风景好,

  以礼河水桥下流。

  这是朱美兰对自己家乡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心灵感悟。唱歌不能唱“死歌”,要唱“活歌”,这是她在师傅那里学到的“真谛”。

金银焕的女儿,最早不喜欢海腔,后来她在母亲的影响下学起了这种被她认为“难听死了”的唱腔。金银焕没有想到,女儿悟性很好,很快就掌握了海腔的一些基本技巧。去年11月,金银焕和女儿到昆明参加全省原生态歌手比赛,母女合唱的会泽海腔获得了铜奖。

  史昌珍,迤车镇计生服务所工作人员,她拜师金银焕学唱海腔,是今年春节之后的事,可她的进步之快,成绩之大,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史昌珍是金银焕选中的一个“好苗”,她为了学艺,经常从迤车镇跑到金钟镇老师家,一招一式的学。史昌珍深有感触地说,学唱海腔很有意思,学会的几天就能学会,学不会的几年也学不会,这是个很特别的唱腔。今年6月,学有所成的史昌珍参加全市“博洁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她的一首海腔《大田栽秧行对行》获得一等奖。金灿灿的奖牌,是她交给老师的答卷。在会泽县委宣传部,记者见到了“海腔三姐妹”。

  海腔新唱赞家乡

  古老的会泽海腔一代又一代的在民间传唱,这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这是一种镌刻在百姓心中的符号。海腔这种艺术形式之所以能长久不衰,就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永远的精神食粮。

  会泽旅游节上,台下掌声雷动,台上合唱海腔:

  会泽是个好地方,

  人杰地灵美风光,

  山川秀丽惹人爱,

  旅游胜地盛名扬。

  “三村四化”建设,来自民间的演出队深入山村,高唱海腔:

  石榴开花叶子青,

  市委组织建三村,

  三村四化搞得好,

  讲文化来讲卫生。

  远方的客人来到会泽,农民穿上节日的盛装,举杯祝福:

  欢迎你们来会泽,

  会泽变化了不得,

  会泽山青水又秀,

  又想能程舍不得。

  在会泽的采访结束了,金银焕和朱美兰举杯唱起了在北京参加比赛时唱的海腔《大田栽秧行不行》。

  大田栽秧行对行,

  一对秧鸡来歇凉,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探秘会泽“温泉柳浪”
[下一篇]:唐继尧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