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名 称:昆明市会泽商会
电 话:0871-65387768
地 址: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翠羽路68号.
网 址:www.kmhzsh.cn
邮 编:650118
商会文化
为铜商会馆文化开创新纪元
发布时间:2013-07-02  浏览次数:2501 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为铜商会馆文化开创新纪元

 

                            

                      


                             江西会馆的大戏台

 

       彩云之南的东北部有一片风光旖旎的净土,在这里保存着2000余年以铜商文化为主线的多元文化和璀璨绚丽的现代文明,它便是古老和新生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将它历史中灿烂夺目的一页翻开来的是铜矿开采和冶炼的浩大声势,是财源滚滚的史实;八大会馆宗庙文化的繁荣和会泽大戏的演出盛况是它历史的细节。

  今天这一系列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伴随着新时代的文明,滋养着铜商会馆文化曼妙前行。

  延续铜商文化 传“钱王之乡”美名

  会泽的历史是一部始终贯穿铜商文化的发展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曾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

  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也是今天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最具影响的实物。 

  据会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长卞伯泽介绍,明朝时期,会泽的铜、铅的开采、冶炼、铸币有了一定规模,现存一枚直径57.8厘米、重41.4公斤、铸有“嘉靖通宝”字样的开炉纪念币,从直径到重量,都堪称世界古金属钱币之最,经会泽县申报,于2002年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古钱币之最。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因清政府对铜的大量需求,会泽在铜的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等方面盛况空前,每年运往京城的铜,额定数为633万斤,会泽县城当时设有新、旧“宝云”两个铸钱局,这是仅次于北京中央铸局的“中国第二大铸钱局”,铸造“雍正通宝”和“乾隆通宝”。后来,这两个钱局改称“宝东钱局”,铸造钱币前后历时200多年,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会泽铜业在清廷国家财政金融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嘉靖通宝”已经成为会泽一个强有力的文化品牌。经专家鉴定,该币是明代嘉靖年间东川府开始铸钱时,为纪念开炉而铸的纪念币。会泽县曾先后策划举办了三届“钱王之乡”文化节,向外人展现了名城会泽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 

  “由于铜矿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的兴旺,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商贾云集到会泽,使会泽县城至今仍遗留有会馆、寺庙100余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卞伯泽说。 

  近几年“中国会泽·国际古钱币博览交易会”不仅传扬了铜商文化,也为会泽带来了新的商机。历史上中原地区大量使用的钱币都是由会泽铸造好以后通过水陆交通运送出去的,而今会泽自然就遗留有很多极具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古钱币,国际古钱币博览交易会的目的便是将“钱王之乡”的美名传遍全世界。 

  恢复古城建设 传承弘扬铜商会馆文化

  徜徉在会泽明清古城,流逝的时光向我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斑驳的古民宅向世人诉说着曾一度恢宏的往昔……

  如果说流传千年、生生不息的铜商文化是会泽历史文化不朽的名片,那么清朝十省八府在会泽所建的八大会馆,便是最好的见证。

  “由于清朝廷推行铜钱货币,极大推动了会泽铜商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的各地会馆逐渐开始建立。其中县城八大会馆最为出名,分别是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和四川会馆。”卞伯泽介绍说。

  走进江西庙,这又被称万寿宫或江西会馆,这是移居会泽的江西人在清康熙五十年出资建盖的宗庙,是会泽城中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仰视整个建筑,有一种宽大隆重的视觉冲击力,重檐翘角,画栋雕梁,古柏高大,儒、道、释三教合一,内有古戏楼两座,一座繁复精致,五重飞檐,戏楼顶部的42只翘首翼角宛然是古代活下来的一群大鸟,高抬着结实乌黑的尖喙,戏楼下方有42根落地柱,与楼顶翘角数目相等,尽显当年的喧闹和奢华。

  另一座戏楼为室内剧场,任室外雨雪风霜,戏楼内却唱词婉转,丝竹声不散。在江西会馆内办公的会泽县文管所所长陶正明指着两棵深黑粗大的立柱说,早年两棵立柱间,高悬着一块大匾,上书“南州官冕”四字,匾从江西运来,是权倾一时的宰相严嵩亲笔。如今,江西会馆的室内古戏院显得阴暗和空旷,但是在这份空旷中塞满了后人无尽的怅惘痛惜。

  往城东的云南会馆走去,云南会馆又叫财神庙,也有一个古戏台,据会泽县已故的老文人雷念达先生调查,80年前的会泽县城各家会馆内像模像样的戏楼,大大小小共有25座。雷念达先生认为,一座县城有如此众多的戏楼,是中国之首。当年的戏楼与后来出现的电影院功能相似,在电影最走红的年代,中国没有一座县城建25家电影院的记录。歌舞之声不绝,全城遍唱会泽大戏,确实是天下之奇。

  现在江西会馆的古戏台,依旧上演着一幕幕会泽大戏,演绎着古代流传四方的历史,为世人展现中原汉文化传播的全过程。

  “目前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努力修缮一些年久失修的古民宅和会馆,力求为来访者再现铜商古都的历史风貌,保证铜商会馆文化的完整。”陶正明说。

  省文化厅厅长黄峻说,“会泽要复兴铜商会馆文化,递接传承铜商文化。以恢复古城建设和传承弘扬铜商会馆文化为突破口,抓住会泽会馆经济的二次创业,吸引原会馆所在省份代表回归会泽,重塑现代会馆文化。”

  探索铜马古道,创新世纪会馆繁荣

  近两年,对会泽的历史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保护和开发成为云南省文化重点工程。最终目的就是用多种方式对会泽古文化遗存进行整体的规划,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精心造就文化名城会泽。

  更深入地探索和发现会泽铜商文化成为当前一些著名的铜商研究专家和学者的普遍追求。

  据介绍,作为明清时期著名铜都的会泽存在一条尚不为人所知的“铜马古道”。当年会泽冶炼了大量的铜、铸造了大量的古钱币,这些铜和古钱币的运输途径经过哪些地方,走过些什么路线等等,有待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当时,在交通极为不便的云南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骡马,那么在运送铜和钱币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着一条“铜马古道”,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如果能真正探索发现出一条独特的“铜马古道”,那么会泽古文化的含金量就会在无形中有巨大突破,铜商古都“钱王之乡”走向世界也就指日可待了。

  曾经商贾云集的会泽如今虽无“会集八方”的空前盛况,两千余年的铜商文化遗存必定为会泽再现昔日辉煌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会泽的“十省八府会馆”是反映古铜都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开发会泽铜都文化的活载体,“明清时期,中原八省到会泽办运京铜,为解决商务及相关人员的聚集和生活问题,纷纷在会泽修建会馆,形成了会泽‘会馆林立’的局面,我们做了大胆的设想,将原有的会馆重新修缮完整后,将曾在此设会馆的十省重新请进会泽,成立新的驻会泽外省办事处,各省可以将自己的古文化遗存带入会泽,建立自己的文化基地,加之会泽物产丰富,农业发展较好,也可以向各省广泛招商,进驻会泽外省办事处,重新振兴会泽会馆的同时,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黄峻说,“我们要将会泽打造成一个集各地方文化与当地经贸相交融的多元化名城。”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商会发展迅猛作用巨大
[下一篇]: 商会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