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文化
联系我们
名 称:昆明市会泽商会
电 话:0871-65387768
地 址: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翠羽路68号.
网 址:www.kmhzsh.cn
邮 编:650118
会泽文化
会泽会馆凝固音乐中的美丽
发布时间:2013-05-03  浏览次数:1837 次  来源:春城晚报

会泽会馆凝固音乐中的美丽

        会馆,这种由土木精心构成的建筑,不仅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更是一座集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民族伦理、商业理念、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博物馆。在曲靖市会泽县,就有这样一批“博物馆”,它们建于清朝中叶,据专家考证,在全国各县中,会泽县城所建会馆就有44座。由此,会泽县城也成为全国会馆数量最多的县城,同时,规模最大的会馆也在会泽。
 
 
    乡土之链的场所
 
    古人说:“馆,客舍也,待客之舍曰馆。”所谓会馆,也就是聚会寄居的场所。被会泽人称为“会泽通宝”的会泽县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长卞伯泽介绍,会馆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它主要产生于明清两代。会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是接纳同乡和同业之人活动的场所,“或者可以这样说,它是一部由土木材料构成的史学巨著”。卞伯泽几乎花了一生的心血将关注的目光都投在了“这部史学巨著”中,并著有两本关于会泽会馆的宏篇巨作。
 
    据他介绍,会馆肇始于清康熙年间,那时地区人口流动频繁,有时甚至是大规模的,比如明清时的“湖广填四川”,这样的人口流动,是“熟人”纽带般的会馆诞生的前提。从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某一地区出现会馆,是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而会泽县城内的会馆,正是伴随着会泽铜商经济的繁荣而出现的。
 
    清朝中叶,会泽(旧时东川府)矿业开采、冶炼、外运已达相当规模,形成了以城西为中心的铜业工业园区,以城东铅锌矿为主的铅锌工业园区,这两个产业带动了会泽采、冶、铸、运一条龙的经济体系。这个体系,上通朝庭、下结官绅,北上南下,商路可达万里之遥。所铸钱币领全国之先。
 
    也正是如此,吸引了大量外地淘金者,这些移民在矿山发迹后,置田产、起阁楼、建会馆。说起建会馆,“各地在会泽建会馆,在我看来,其中之一就是一次地域文化的大迁徙。”卞伯泽认为,由于会馆的建盖,缅甸的小乘佛教文化、江西的万寿宫文化、湖南湖北的大禹王文化等都在会泽安家落户争奇斗艳。
 
    也就是这些文化的到来,它们又与会泽当地的土著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在那块不足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移民及同业的馆,加上儒家的庙,道家的观,伊斯兰的殿,天主及基督的堂炫异争奇。那时,会泽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就有了“会馆之都”、“寺庙之城”、“众神之域”的美誉。
 
    外地移民的精神寄托
 
    据卞伯泽考证,明朝嘉靖年间有“试馆”,即是为士子提供住宿的会馆,这在北京是常见的馆舍。而各地出现专为商人所设的馆舍,则叫“会馆”。
 
    会泽铜矿蕴藏早在夏商就很有名。明清时期,由于朝廷推行铜钱货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会泽铜商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官绅、富贵、工匠、平民来到这里淘金发财。他们聚集于会泽,建起了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的各地会馆。这与我们现在的商会有点相似,但是现代商会远远没有会馆的功能齐全。
 
    清康熙38年,东川府“献土设流”,清政府第一次于东川委派流官。此时,外籍的汉族移民也开始进入东川府。次年,两湖人士在会泽建了第一所会馆——湖广会馆。到雍正8年,清政府在这里实施彻底的改土归流,并修建了石城。乾隆年间,会泽铜厂大旺,各地商人、乡绅在会泽建了各自的会馆。
 
    卞伯泽说,会泽被称为“会馆之都”,当时,在会泽县城,省级会馆就有8 座,如湖广会馆;府级会馆有5座,如江西省南昌府和端州府所建立的豫章会馆;县级会馆,如江西省清江县建的会馆;同业会馆,即相同行业人士所建会馆,在会泽则有27处之多。另一方面,会泽也汇集了全国县级城市中,规模最大的会馆,江南会馆占地就有23000多平米。“它创造了三个之最:门类、数量、规模”。
 
    当远离故土的人们,他们在会泽(即东川府)建起自己的会馆时,虽然不在家乡却胜似家乡。因为他们花费重金和时间所建立起来的会馆,如江西会馆,就和当时的南昌府一模一样。这成为了外地移民的一种精神寄托。
 
    目前,会泽县城8座省级会馆还保存完好。在这里,我们看到每个馆都塑有自己省尊拜的佛,建筑样式也别具一格,走进会馆仿佛就走进了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贵州以及江南水乡,他们以共同的神灵崇拜和宗教信仰来维系和感召同乡之间的情谊。
 
    岁时节令,同乡之人,无论关系亲疏,熟识与否,也无论行业异同,他们聚会在一起,拜家乡神、演地方戏、讲家乡话。此时此地,背景离乡的愁苦,都在这里得到了释放和慰藉。
 
    争修会馆斗奢华
 
    “争修会馆斗奢华,不惜金银亿万花”的场景,是当时移民东川府的各会馆的写照。外籍的汉族移民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东川府这块土地上,不但定居下来,还大兴土木,比阔斗奢,建盖同乡会馆,使东川府所属会馆,成为联络广大客籍人士的强有力的纽带,会馆成为了客居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和属于自己的小社会。
 
    另外,随着府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在府城出现且形成了一定规模,为维护自己的行业,以应付同行竞争,排除异己,各行业的组织协会也在县城成立起来,因此,除了各省会馆以外,还有了同业会馆。
 
    如今,会泽县城8座省级会馆都存在,其中一些会馆正在修葺中。8月夏日午后阳光中,我们走进了这个被称为“会馆之都”的小县城。
 
    湖广会馆位于会泽县城东外街宝善街下段。经过曲折清幽的小巷,在一片开阔之地,便是建于康熙39年的湖广会馆。卞伯泽介绍,会馆占地8474.4平米,整个建筑群,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建造成功。在会泽的所有会馆中,湖广会馆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恢宏。走进会馆,便让人顿感一股清幽的空气萦绕其间:开阔、宏大、气宇不凡。
 
    会馆为四进三跨院,除门楼戏台、前殿、中殿、后殿四大主要建筑群外,东西偏殿、两厢、书楼等建筑均规整地排列在同一中轴线上。
 
    会馆的照壁依街而建,照壁前为一街巷。门楼戏台不同之处是一个“品”字,中间一层凸出其余两间,很有特点。而会馆各殿的比例耐人寻味:从正殿始,中殿、后殿通面宽度与进深的尺寸几乎相等,近似一个正方形。卞伯泽说,这样的建筑特点,在古建筑中独树一帜。
 
    在8座省级会馆和同业会馆中,都供奉着自己的神灵。湖广会馆因为是三楚之人建立的会馆。所以,它所供奉的神灵也是极富地域特色的。前殿为大禹王,两边各塑帝王及文昌帝君;中殿塑东岳大帝;后典塑药师佛,两旁为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
 
    会馆内的细节也是值得人玩味的。历史上,湖广会馆以格子门出名。镂空格扇门别具特点为:它是用整块樟木镂空透雕,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刀法细腻,栩栩如生。另外,走在湖广会馆内,留心看其圆柱上的木质雕塑。其倒爬狮子堪称一绝。圆柱的上端为狮子的屁股,下悬两个狮子的头,悬空而挂,狮子一手抓住绣球,绣球上的飘逸、潇洒,由于雕工精湛,让人有被风吹拂之感。
 
    会馆既有聚会谈事之功能,更有看戏唱和之娱乐,这是因为每个会馆都有“撑门面”的戏台子。各省在会泽所建立的会馆中,江西省南昌府和端州府所建立的豫章会馆被当地人俗称为江西庙小戏台,它的剧场效果可谓鹤立鸡群。
 
    豫章会馆简直就是一个室内剧场。它的戏台布置在由勾连的屋顶覆盖的大厅里,人们在聚会或欣赏戏曲时,丝毫不会受到突然而至的风雨的侵袭。戏台面阔三间,中间为舞台,两边数磴石坎,为上下戏台的通道。戏台两旁为水池,水池中设有暗沟,水池的上方为天窗,天阴下雨,雨水就从天窗进入水池,然后从暗沟中流出。戏台中设的“将出”、“相入”两道门,中间置井,起到了很好的扩音作用。台高1米左右,台口为半圆弧形,高度适中,使观众与演员具有某种亲和力。
 
    多少年过去了,历史的风烟侵蚀了会泽的众多会馆,有的直接消失了。走进尚存的会馆中,仿佛依然能听到戏台边传来的铿锵锣鼓声音,台子上隐约有各种角儿们唱着“目连救母”,而在那些台阶之上,达官贵人们轻摇纸扇,品茗赏戏……
 
    一出好戏就是这样开场了,直到人去楼空,留这些建筑在时光的回望中永恒。
 
    本报记者  邓建华  文
 
    图为会泽县委宣传部周朝祥提供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蔡锷唐继尧等人决定发动昆明起义
[下一篇]:探秘会泽“温泉柳浪”